《启蒙与觉悟:大… |
▶ 作品展示
▶ 出版信息
《启蒙与觉悟:大学建筑文化的管理魅力》由陈忠伟著,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693-2016-9,中国国家版本馆 CIP数据核字第2024T1P925号。
▶ 作者简介
陈忠伟,男,无党派人士,高级实验师、高级经济师(副高),硕士生导师,2015年6月获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现任湖北经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
学术成果: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曾荣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2019-2021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以及获武汉大学2013年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特等奖;武汉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二等奖。
主持省级课题7项,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正、副省级领导签批5项;主持省社科基金、省教研项目各1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金额57万;指导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
近三年,指导学生A+类赛事,获国家级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3项,省“特等奖”、“银奖”等7项奖项,并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 内容简介
高校建筑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人文精神的直观载体,是培养师生道德品质的场所。功能合理、整齐、安静、优雅、古朴的美丽校园,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内心产生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愉悦境界,以激励上进,追求美好,修炼情操。建筑文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柔性管理,是“通过文化”和“用文化”进行管理,通过对建筑文化的历史性保护、当代营造和功能布局以及管理为高校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从事学术活动的具有“场所精神”的栖息地,达到以建筑这个文化实体,育人和成就人的管理效应。
在对我国从近代大学的兴起至当代建筑文化管理的历史性考察的基础上认为,在传承了中国古老的书院形式和“太学”精神的背景下,最初的学堂与西方大学兴办形式逐渐结合,加上对日本优秀办学先例的借鉴,大学文化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反而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杰出场所,将中国古文化逐步摄入近代化的形态当中。通过建筑现象的分析,认为我国近代大学的建筑文化管理,充分考虑到了校园建筑空间、时间、光影等因素对人知觉主体的影响,尤其是审美情绪和崇高情感的作用。因而,即便在抗战时期那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大量迁往西南边陲的诸大学,仍旧秉持了其文化精神,因陋就简的用建筑这一形式对文化主体进行管理。然而,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受苏联集权主义和国家工业建设亟需的客观条件影响,大学建筑文化的创造和管理一度被大大忽视,造成了文化管理的巨大断层。改革开放后,建筑文化管理又因为1999年后的大规模扩招,产生了不同的时代形态和相应的问题。
以建筑现象学和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进行问卷编写,并对1551名高校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的建筑文化管理从“用文化”管理的角度看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但仍旧面临僵化的制度化管理和人本主义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到了建筑文化管理的效果,在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内涵丰富性的营造上都不够突出,缺乏人文气息浓重的建筑文化场所,校史文化课程教育严重匮乏,深具文化意象性的建筑文化空间利用率较低,不同类型高校的建筑文化管理水平差异过大。此外,在对自身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维护上也缺乏制度化和周期性的维护和管理。这些问题根本上在于:缺乏系统化建筑文化管理的当代高校存在自身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与冲突、极端实用主义当道、人文精神匮乏、忽视师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文化管理的制度性建设等。除了1999年后盲目扩招而导致的恶果之外,还与我国近代以来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国人长期以来固有的思维方式、五四和新文化运动运动以来急速地文化变迁、唯科学主义作祟和缺乏人文思想滋养的教育现状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借鉴国外著名大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基于建筑文化管理组织设置、建筑文化管理理念的改进、建筑文化管理策略的提出、建筑文化管理路径的设计对当下建筑文化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四组解决路径。
首先,在管理组织设置方面,在校建筑文化管理委员会之下设立总负责人(行政总监)和教育部门、活动部门、行政部门、研究部门、保护部门和监管部门,在制度层面保证高校建筑文化管理的实施。
其次,在理念的改进方面,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与融通需要以传统为现代的基石,以建造科技为媒介、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在继承中创新,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今从古出的效果。建筑实体与人文精神的同一方面,通过外在形式上“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和内在布局上“功能性休闲区”的设置,从内外两个方面相互支撑从而达到建筑实体与人文精神的同一。
再次,在文化管理的策略上,从实践策略、人文精神、和谐建筑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高校建筑文化管理的策略问题。
复次,在文化管理的路径上,通过借助校园主体规划展示大学一脉相承的建筑文化、通过园林绿化烘托自然生态的高校建筑风格、依靠环艺小品设计渗透建筑文化的内涵、利用人文景观建设彰显大学人文精神四个方面落实路径的具体实施。此外,在具体的设计中,还应该运用景观生态学的设计理念,对高校空间进行优化重构,形成园林绿化、环艺小品、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建筑文化空间构型。